全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(NAFLD)正成为一种高发的肝脏疾病,其对肝脏纤维化检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肝纤维化(HF)是肝脏损伤后常见的病理性修复反应,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关键环节。HF的发病机制复杂,肝脏受损时,多种细胞会释放各种细胞因子,随后启动信号转导通路,激活肝星状细胞(HSCs),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(MFBs)。这些MFBs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(ECM),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,进一步引发HF的发展。目前,HF相关的治疗靶点依然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,尚未进入临床应用。
在众多细胞因子中,转化生长因子β(TGF-β)在细胞生长、分化及ECM重构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。TGF-β家族包括三种亚型(TGF-β1、TGF-β2、TGF-β3),其中TGF-β1在各种组织中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和生物活性,对纤维化疾病的进展有显著影响。TGF-β信号通路是促进HSC活化及ECM生成的主要通路。肝脏受到损伤时,TGF-β与其Ⅱ型受体结合,随即招募Ⅰ型受体,启动下游信号传导,最终导致HSCs的激活和胶原的合成。
在研究中,LX-2细胞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HSCs体外细胞模型,由于保留了活化HSCs的关键特征,如细胞因子信号传导、基因表达、维甲酸代谢及纤维形成等,常用于肝炎及纤维化研究。LX-2细胞在含10% FBS和1%青-链霉素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进行常规培养,细胞生长至80%-90%密度时传代。在实验进行前,采用1%血清DMEM处理24小时进行饥饿处理,然后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,模型组用10 ng/mL TGF-β1诱导细胞活化并培养24小时后进行评估。
TGF-β1诱导细胞纤维化的过程中,处理条件如血清饥饿、细胞密度、因子浓度及作用时间会影响模型的成功建立。因此,建议在实验初期尝试不同的细胞密度、诱导浓度及时间以获得最佳效果。一般文献中使用5-10 ng/mL的TGF-β1处理24-48小时,根据细胞的响应情况调整具体浓度和时间。
对于纤维化模型的评估方法,常见的包括检测纤维蛋白的合成与沉积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,以及检测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。例如,通过Transwell法和EdU检测模型组细胞的迁移与增殖能力。使用免疫荧光(IF)、西方杂交(WB)或PCR方法可以检测α-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,结果显示模型组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有所上升。此外,TGF-β1显著上调了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,并抑制了Smad7的表达。
在研究中,尊龙凯时的重组TGF-β1蛋白以其低内毒素、高纯度及高活性,在多种类型细胞培养中展现了良好的适用性。该产品不仅在肝脏纤维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,还可用于靶向TGF-β药物研发及功能评估等多个环节。同时,尊龙凯时提供的其他TGF-β相关产品也能够满足不同研究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