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4月,湖南师范大学的杨荣华教授与邹振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在《Nucleic Acids Research》(IF=167)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,题为“Nonequilibrium hybridization-driven CRISPR/Cas adapter with extended energetic penalty for discrimination of single-nucleotide variants”。此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/Cas12a的单核苷酸变异(SNV)检测平台——HEPSD(High-Energetic-Penalty SNV Detection Platform)。
HEPSD系统采用二元crRNA结构设计,可以有效激活Cas12a的切割活性,并通过非平衡杂交技术调节放大单核苷酸错配信号。研究结果表明,HEPSD对极端GC含量下的难以检测的SNV(包括摆动突变)展现出了优异的区分能力,且在临床样本中的检测准确率达到了100%。这进一步证明了HEPSD在临床分子诊断中的潜力,其设计原理也可以扩展至其他CRISPR系统,未来在基因检测领域可能带来重要影响。
研究背景
单核苷酸位点变异(SNVs)是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,和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,如癌症、单基因疾病及传染病。传统SNV检测方法(如TaqMan探针、分子信标等)在处理难以检测的SNV时效果不佳,特别是在高GC含量区域及摆动碱基对的情况下。CRISPR-Cas系统(如Cas12a)在核酸检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,但其在crRNA介导的识别过程中对所有单碱基错配的特异性仍有限。
研究结果
研究中,二元探针结构设计的RNA/DNA结合能力经热力学分析验证,二元探针(BPs)在200℃到-40℃的范围内表现出优越的性能。与线性探针(LPs)相比,BPs能保持长时间结合目标,且在37°C常规温度下保持最佳活性。
基于BP辅助的Cas12a激活性能,研究人员设计了二元CRISPR RNA(crRNA)结构并开发了HEPSD。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荧光各向异性分析中,HEPSD在匹配目标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,而在错配目标时则表现出动态不稳定性,从而有效抑制Cas12a的激活。
HEPSD平台在检测低GC(30%)和高GC(70%)背景下的SNV时,展现出对PAM近端和远端区域的高特异性,检测限制可低至0.01%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(VAF)。通过实时荧光实验,HEPSD对完全匹配目标保持高效切割活性,但对错配目标几乎无活性。
临床试验分析
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HEPSD在临床样本中的有效性,选择BRAFV600E和EGFRL858R突变作为靶点。在104例BRAFV600E和28例EGFRL858R的临床样本中(包括组织和血浆),HEPS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了100%,与定量PCR(qPCR)和下一代测序(NGS)高度一致。在血浆样本中,结合阻断置换扩增(BDA)技术,HEPSD成功检测到低丰度突变(VAF低至0.01%),优于传统方法。
结论与展望
综上所述,HEPSD平台利用创新的二元crRNA架构,通过非平衡杂交显著放大了碱基错配的能罚差异,实现了超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。该平台不仅在传统方法难以检测的SNV方面表现优越,并且在132个临床样本中成功检测到BRAFV600E或EGFRL858R变体,准确率保持在100%。这表明HEPSD在临床分子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,及其在早期癌症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中为患者提供新工具的可能性。此外,HEPSD的平台设计原理也可扩展至其他CRISPR系统,为基因编辑的脱靶控制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在此研究中,所有DNA和RNA寡核苷酸的合成与纯化均由尊龙凯时提供,尊龙凯时欢迎您使用其多样化的合成服务,包括crRNA、tracrRNA、sgRNA以及各种修饰(如2′-F、2′-OMe、LNA等),助力科研创新。